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

作者柳惠寅是韓國心理諮商專家,現在高中擔任諮商專門教師,她發現藉由大家兒時的童話故事來傳遞心理學,每個人都可以毫無負擔地理解,這本書就是作者累積的成果,總共有25個童話故事,66個心理效應。

在這邊,按照慣例,我精選了五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搭配有趣的心理現象來分享給大家!

👧賣火柴的小女孩

人越多,就越沒有人伸出援手的「旁觀者效應」

今天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外面下著雪,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街上兜售火柴,卻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來購買,最後女孩蜷縮在角落暈死了過去~

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忙呢?因為「旁觀者效應」,目睹困境的人越多,實際站出來幫忙的人反而越少,因為大家都覺得「就算我不行動,也一定會有其他人伸出援手」。

旁觀者效應有兩個原因,發生事情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大家看起來沒有動作,應該不是危機情況,我們在觀察別人的同時,他們也在觀察我們的反應,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多數人的無知」;另一個則是「責任分散」,就是在心裡暗自覺得其他人應該會做。

破除方法是,指定某個人請求幫忙再進行CPR急救課程時,老師會教大家分配工作給特定人物:「穿黑色背心的先生,請去幫我拿顫器過來;穿紅衣服的小姐請撥打119」。

看見某人遭遇困難時,尤其想著總會有人提供協助吧,不如以「我先幫忙」的態度伸出援手,這就是《要有一個人》,我就是那個人的精神!

🐔清晨的公雞與農夫

為什麼我支持的隊伍,每次都輸的「錯覺相關」

「咕咕咕咕~」早晨一到,公雞便開始啼叫!農場裡的農夫們開始工作!其中有個懶惰的農夫,總是想賴床,他一直想著該怎樣讓清晨不要到來?突然想起那隻公雞!都是公雞啼叫讓太陽升起的,於是他偷偷殺了那隻公雞⋯隔天太陽依舊升起,農夫自言自語抱怨「原來扭斷公雞脖子,黎明還是會來啊⋯⋯」

明明兩個事件沒有關係,但我們卻誤以為兩者有所關聯,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錯覺相關」

像是有些人會說:「每次看球賽,我支持的隊伍就一定會輸。」,甚至國際賽時,為了國家,還說自己不要觀賽好了。或是有人總是說「我只要洗車就一定會下雨」「我是反指標,一買股票就下跌、一賣就上漲」,又或是有人會「在考試前吃素」等⋯

「錯覺相關」的這些想法會因控制慾而啟動,讓人誤以為偶發事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藉此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這個心理往負面方向運作時就常常帶來「不祥的兇兆」。

所幸,讀過這篇之後,我們就能掌握錯覺相關的運作模式,然後從容地應對。

🍎史丹佛監獄實驗

爛掉的蘋果不是問題,腐爛的箱子才是整潔的「路西法效應」

史丹佛監獄實驗,甄選了24名一般民眾,其中按照抽籤將他們分為九名看守、九名囚犯和六名候補,實驗進行兩週。

實驗過了一兩天之後,選到監獄看守角色的人竟然開始對囚犯施以侮辱性的體罰或暴力,一直到第五天主辦單位看不下去,急忙終止了實驗。

當人們被至於特定情境中,會無意識地認定自己屬於該情境,投入自己的角色之中,人格、思維和行為方式會忽然墮落,集體作出有違道德的行為,這稱為「路西法效應」

即使是顏色鮮艷的蘋果,被裝在爛掉的箱子裡,也必然會跟著腐爛;比起原本的性格,一個人身處的境地,會對他造成更大的影響。

☂️雨傘商人與草鞋商人

第三名為什麼比第二名更幸福的「框架效應」

有位母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草鞋、小兒子賣雨傘。母親每天都十分焦慮,因為雨天時她擔心大兒子的草鞋賣不出去,晴天時又煩惱小兒子的雨傘滯銷,擔憂的她最終病倒了。到了醫院,醫生告訴她換個角度想,「下雨時小兒子的傘會大賣,晴天時大兒子的草鞋會大受歡迎」,聽了醫生建議之後,母親每天都很開心,很快就痊癒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情的觀點,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框架」,雖然情況一樣,但根據著眼的地方不同,行為與心情也會跟著發生改變,這就是「框架效應」。

奧運比賽中,也可以發現「框架效應」,銅牌選手的幸福指數總是高於銀牌得主,原因是銀牌得主會把焦點放在「金牌」上,覺得差點就可以拿到金牌;而銅牌得主會把重點放在「獎牌」,滿足地表示,幸虧有拿到獎牌。

🍇狐狸與葡萄

我的選擇必須都是對的之「認知失調」

有一隻飢腸轆轆的狐狸,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突然間,牠看到一串串葡萄掛在藤蔓上,看起來美味極了,但是藤蔓太高,任憑狐狸怎麼跳,最後還是搆不到葡萄,最後狐狸只好放棄,喃喃自語說道:「哼!一看就知道那些葡萄很酸!」

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就會辯解「其實是自己不想要」,這就是所謂的「酸葡萄心理」,而產生這樣心裡的原因就在於「認知失調」:當自身行為與想法不一致時,就會感受到壓力,為了消除這股壓力,我們就會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這本書光是封面就十分可愛,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讀起來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把枯燥的心理學用有趣的童話故事來舉例說明,也讓人更容易記得與分享。故事總是深植人心,親身體驗過又會更深刻。

順讀性:⭐⭐⭐⭐⭐
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