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

購買連結

作者亨利·明茲伯格是加拿大管理大師,高齡85歲仍擔任管理學教授,出版過近20本管理相關的書籍,與學經歷看似違和,從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看出他的幽默風趣、甚至有一點點反骨、叛逆,不過就是這樣,他的管理學書才獨樹一格的好看,出來教學和寫作,明茲柏格還經營部落格,這本《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正是從他的部落格中精選42個故事集結成書。

✈️一份飛機餐,差點讓一家航空公司倒閉

美國東方航空的飛機餐「炒蛋」非常有名的難吃,有一次明茲柏格跟客服員反應,空服員也很無奈的表示他們也跟上頭反應,但上頭就是不聽。

後來這家航空公司經營不善(雖然還沒倒閉),分析師認為是跟載客率有關,但明茲伯格覺得實際上可能是被炒蛋給搞垮的。

有次,東方航空的執行長,在班機即將起飛前臨時趕來,由於頭等艙坐滿,機組只好想辦法從頭等艙擠掉一位乘客轉經濟艙,把位子讓給自家執行長。執行長覺得愧疚,於是他走到經濟艙跟那位乘客道歉,並介紹自己是這家航空公司的執行長,沒想到乘客回他:「呃⋯⋯我是IBM的執行長」。

所謂的管理,不是坐在你習慣的位置,而是要放下身段一起品嚐炒蛋。

👨‍💼管理不科學

我們對於領導人有浪漫幻想,把凡人拱上的神壇,而等他摔下神壇,我們就盡情地詆毁他。

經理人根本不像商界、學界呈現如此的「高效能」,實際上他們的工作很瑣碎、注意力很分散,大部分時間都在「溝通」而非「做事」。

  • 領導人不會照著管理清單就成功推動組織變革
  • 組織不會因為訂出K P I,績效就立即倍增
  • 員工也不會因為讀了《與成功有約》就成為效率達人
  • 任何人去念MBA,也不必然保證他們會蛻變成專業的經理人。

管理不科學,也不算什麼專業,實行管理就像在施展手藝,是以「經驗」為主、以見解為憑的藝術「發自內心的理解」,遠比腦中的知識很重要。

🐷管理能只靠KPI就好辦了

KPI只能設定數量,非質量,KPI容易把過程簡化成「數值」,導致員工不願意去做不增加KPI的事,只想達成現階段目標,不想花費多餘的時間去冒險實驗。

設定KPI會把員工訓練成:精準估算數據大過於創新嘗試的冒險;揣摩上意,竭盡所能達到要求;想要安全下莊,勝過於盡力爭取。

🧞有靈魂的管理

優秀的管理者可以試著平衡工作量,確保團隊可以同步往前移動,卻不會犧牲休息和創造力,用高壓的方式去逼迫團隊做出愚蠢的努力,是一種「沒有靈魂的管理」,團隊不會因為投入更多的時間就得到更好的結果。

SOP訓練出來的餐廳服務人員:「哈囉!你好,我是凱文,今天由我為各位貴賓服務!」通常會有一種疏離感,就像聽到語音答錄機一樣。

有靈魂的「服務顧客」讓你有什麼感覺?簡單兩個字:真誠,你絕對可以感受得到。

🇸🇪IKEA賣DIY家具,是誰了不起?

IKEA為什麼會販售DIY家具,讓客戶開車載回家,同時公司與顧客也可以省下一大筆錢?這個強大又具啟發性的願景,使IKEA和整個家具產業都轉型了,而這個靈感是來自於一位基層員工:有天,他把桌腳拆下來,以便放進車裡,同時避免運送時受損「平板紙箱包裝」就是這麼來的。

這是「由下而上」的轉型模式

  • 任何人都能想出足以成為願景的概念。
  • 溝通管道是開放的,這樣才能匯集點子。
  • 策略是透過學習行程,而不是規劃。

💻別讓網路賠上了你現實的人際關係

網路只能聯繫人,但群體能夠照顧人。

如果你想了解社群網路與群體的差別,不妨請你的臉書好友幫你粉刷房子,看看結果如何?

在工作與生活的群體中,「與別人面對面接觸相處」就是我們獲得人生意義的來源,別只是坐在那裡敲鍵盤。

🇮🇳印度的交通比較混亂,只要你順著車流開

有一次明茲柏格到印度參加課程,他們被當地的交通狀況嚇到了,於是同行的人問一位印度教授「交通狀況這麼糟糕,你車要怎麼開?」

教授一臉淡然的回答:「我都順著車流開。」

這就是「入世心態!」,這個狀況不叫做混亂,而是另一個世界有著自己的邏輯。

公司不需要經理的世界巡迴,也不需要佈達總部的指示,而是需要入世心態,讓管理者由衷感激在地的精神。

💊盤尼西林來自小小的顛覆

1982年,醫師亞歷山大在實驗室研究抗菌劑,有一天,他發現霉菌殺死了培養皿上的細菌,他將樣本丟棄,然後重新開始實驗,但跟同事聊過之後他又把樣本撿回來,然後自問:「這些霉菌可以用來殺死人體內的有害細菌嗎?」,持續實驗了10年後,他發明了抗生素「盤尼西林」,用來治療感染,革命性地顛覆了整個醫學界。

👧🏻這本書的序很精彩,看序真的會讓人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書的內容蠻多有趣的故事,我就分享了好幾則,不過其他有些故事,有時正經有時反諷,可能是翻譯問題,我沒有完全get到點,整體而言,不錯看、蠻輕鬆幽默的,但要當床邊故事好像又是反串,看了應該會睡不著吧🤣

順讀性:⭐⭐⭐⭐
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