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兩位作者,一位是Facebook 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她坦誠地將自己喪夫之痛的悲傷經歷,赤裸裸地寫在書裡,加上第二位作者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相信大家對他一定不陌生,他是暢銷書《逆思維》、《隱性潛能》的作者,亞當的專業把雪柔的故事轉化成震撼人心的實用指南,人生不可能永遠順遂,《擁抱B選項》是每個人必學的功課。
竟然這樣開始了我的餘生
雪柔事業有成(臉書營運長),和大維結婚11年,育有兩個小孩,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在一次去墨西哥幫朋友慶生時,大維不見人影了好幾小時,結果在健身房器材旁被找到,緊急送醫後卻還是回天乏術。
延遲復原的三個P
- Personalization 把問題個人化:認為是自己的錯
- Pervasiveness 普遍性: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影響
- Permanence 永久性:認為事情造成的衝擊將永遠持續
研究顯示,無論大人或小孩,當人們明白災害苦難不見得都是他們的錯、不會影響生活每個層面、也不會一輩子擺脫不了時,他們會復原的比較快。安慰時,打破三個P的忠告能讓受傷的人感覺好多了。
沉默,是種殺傷力
曾經有個癌末病人說,自從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之後,最糟糕的不是化療而噁心或掉髮,而是「眼看著許多至親好友都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而紛紛消失不見,或說錯話卻渾然不知,而感受到的寂寞與孤單」。
面對受苦的人,我們怕說錯話、不知道該說什麼、怕打擾他,最後選擇沉默、不談傷心話題是常見現象,這叫「沉默效應」。就像醫生遲遲不告訴病人預後不佳、經理遲遲不願透露員工被開除的消息⋯⋯
但其實受傷的人需要知道兩件事
- 1.我沒有瘋,感覺悲傷痛苦是很正常的事。
- 2.有人支持我
沉默以對,假裝沒有什麼重要的事發生,等於是否定了上述兩點。
事實上,沉默、不願給予安慰,更加深了對方的痛苦。
只要這句「我知道你痛苦難過,我會在你身邊!」、即使只是握住別人的手這樣一個小小動作,都可能有所幫助!
感激,是種福份
每週列出五件令自己感激的事,抱著感恩的心,慶幸自己得到的福分,能提醒我們人生的美好,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書寫,是通過逆境的療癒
書寫是自我慈悲的有力工具,越具體越好,「我感覺孤單」比「我感覺很糟」更具體。當我們把感覺變成文字時,就給自己更多掌控情緒的力量,對錄音機敘述也有同樣效果,但是以藝術、音樂或舞蹈的形式表達受創經驗,似乎沒有那麼大的益處。
哲學家齊克果曾說「人生唯有在回頭看時才理解,但日子卻得往前過下去。」寫日記幫助我們了解過去,並重建自信,走在現在,航向未來。
除了日記,亞當建議我們把每天做的很好的三件事寫下來,從小事拾回信心!
我比自己想像得更脆弱,也比想像得堅強
數據顯示,經歷創傷的人,只有15%出現創傷症候群,而有一半以上至少都有一個正向的轉變,成為「創傷後的成長」,正如同尼采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創傷後的成長有五種:
- 1.找到個人力量
- 2.懂得感激
- 3.形成深厚情誼
- 4.找到更多人生意義
- 5.看到新的可能性
回復日常,開始喜悅的紀律
「快樂的一天,彷彿只有15分鐘,痛苦的一天卻像15年。」但人生的功課就是把快樂的15分鐘變成15年,痛苦的15年縮短成15分鐘。
細品生活中的小事,微風輕拂的感覺、炸薯條的美味~
有盼望,有喜悅,就能繼續活,繼續愛
與他人連結,找到意志,看見愛
《執行長日記》中也分享這個事件,1972年一架烏拉圭飛往智利的飛機墜毀在安地斯山脈,乘客大多數是二十歲的橄欖球球員,準備去一場表演賽,他們有團隊精神和對彼此的信賴,最初跟著隊長的指引,當隊長也不幸罹難後,他們能對彼此保持信心,帕拉多和另外兩人一起冒險犯難,最後救出所有人,結束了長達72天的苦難。
這就是有共同希望的集團韌性!
遺憾總是因為沒行動,而不是行動失敗
如果雪柔早知道跟大維的婚姻只有11年,她想做很多事,這些沒做的都是遺憾。紐約市中心有塊黑板「寫下你最大的遺憾」,人們在上面寫的全是缺乏行動而不是失敗的行動。

想做什麼就勇敢去做吧!
YGT, You’ve Got This!你一定辦得到!
再度愛與歡笑
幽默能提升我們的韌性,病患在開刀前看喜劇,對止痛藥的劑量可以少15%,幽默的士兵也比較能對付壓力。
有一天,有個朋友很驚訝地發現雪柔的孩子上公立中學,因為他知道大維想讓孩子念私立學校。雪柔回應:「假如大維想要孩子上私立學校,他就應該繼續活著,設法促成這件事」,雪柔現在可以輕鬆地開大維玩笑了。
👧🏻生命中總會遇到逆境,我們無法逃避失去、悲傷,但我們的世界不會因此而永遠崩塌,作者把自己悲傷的遭遇轉化成鼓舞人心的實用指南,寫下感恩、每天寫下三件小貢獻,都強化我們的心靈韌性,最後透過擁抱B選項,讓我們有重新開創另一種美好未來的力量。另外的收穫是,我原本也是不知道怎麼安慰人就會選擇逃避(沉默),現在知道該怎麼樣表達我的關心了。
順讀性:⭐⭐⭐⭐⭐
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