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對話

同理心對話
購買連結

《同理心對話》作者瑟列斯特.赫莉是一名媒體工作者,累積成千上萬訪談來賓的經驗,深刻體認溝通的重要性,她將「失敗」的經驗解析歸納出數十條實用的溝通技巧,2016年在TEDxAugusta上分享「營造美好談話經驗的10個原則」,至今已超過2000萬次點閱,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演講,2021年她再度將這些重要的對話策略收集成冊,讓更多人能學習同理心對話,讓人與人之間更幸福更美好。

😅跟我聊天很愉快嗎?

請大家捫心自問幾個問題

  • 是否聽完對方的心聲再回應,還是只是在等對方喘口氣,找機會說出自己已經想好、自以為高明的話?
  • 是否天花亂墜講不停?
  • 是否打斷別人的話?
  • 是否一樣的話只是換個方式重複說?

這些問題是對話時,我們討厭別人做的事,正好用來檢視自己是否能夠讓人覺得跟我聊天很愉快?
看到這裡,我的「是」超多,很抱歉,果然我很不會聊天😅,需要繼續看下去⋯

對話時常犯的錯誤

❌別只用邏輯

在對話過程中,有些人往往只強調「理性邏輯」,貶低了「情感」的重要性。

像是,聽到朋友說可能會離婚,卻安慰他說:「別難過啦,反正現在差不多每兩對就有一對離婚。」或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哭有什麼用!」等,這樣以理性處理情緒的對話,註定失敗!

❌避免對話自戀症

「對話自戀症」指的是想主導對話,把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過程常常細微而不自覺。

瑪麗:我想要買新鞋子。
馬克:我也是,我的鞋子快穿爛了!我跟你說最近有一雙鞋超好看⋯

這時馬克就犯了對話自戀症,比較好的做法是

馬克:是喔,你想買哪種款式的鞋子?

對話就像傳接球,懂得你來我往,是深度對話的關鍵。人的大腦習慣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對方的話,所以把焦點拉回自己是人類本能,這樣一直發球的結果,可能導致對方只想躲球。那怎麼辦呢?很簡單「閉上嘴巴,專心傾聽」

❌爭吵未必要贏

「沉默螺旋理論」指的是很多人對於可能發生爭吵的話題,能避就避(政治、死刑、宗教⋯),除非知道對方立場相同,不然我們不願意主動分享,而只跟意見相同的人對話(同溫層),這樣等於自斷了吸取新觀點、新發現、新資訊的機會,所以勇敢對話,別怕衝突。
爭吵時,可以問問自己:「要是對方是對的呢?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呢?」

一場真誠而彼此尊重的對話,目的在於敞開心胸,不是改變立場。
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別~跳針!跳針!跳針!

有時候為了維持對話不中斷,又沒其他話可說,我們會用不同甚至相同的話表達一樣的意思,這樣不斷重複,會讓聽者產生厭惡感和反效果。

重複就像原地踏步,在溝通上也同樣不會前進。

改善方法:在回應對方之前,停頓兩秒,避免說重複的話!紀錄並回顧自己說話的內容,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這種討人厭的毛病。覺察永遠是改善的第一步!

❌別裝懂

在《蘋果橘子思考術》中說到,最難說出口的三個字?大家可能以為是「我愛你」,結果
作者的答案是「我不會」!因為承認不會,好像讓自己的能力、權威、專家地位受到威脅。

人際關係是建立在信任上,一次裝懂被識破之後,別人對你的信任就大打折扣;坦承自己所知有限,日後提出看法時會更加被看重。

❌別走進雜草堆

人的專注力有限,說話時過多的枝微末節,就像把對話走進雜草堆裡,讓人失焦。

一次發一百顆乒乓球,接球的人恐怕連一顆都接不到,發你要他接的那顆就好!

還有一種雜草是急著糾正別人話裡的錯誤(文法、發音、用詞)而打斷對方,這樣整個情緒都被破壞了,也失焦了。請先讓他講完,再判斷剛才的錯誤需不需要跟他說,這樣可以保持對話的完整性。

🖐️同理心對話的關鍵五心態

  • 保持好奇心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要讓對方卸下心房,唯一的方式就是傾聽他們的心聲,如果你有勇氣聽完他們的故事,過他們的生活,也有可能做出同樣的抉擇?
  • 自覺有無偏見
    《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問了一個問題「湖中有一大片荷葉,荷葉面積每天增加一倍,佈滿湖面要48天,請問荷葉蓋住一半的湖面要花幾天?」用快思系統回答的話,直覺會說出24天;當然正確答案應該是47天。為什麼人的大腦會有快思系統而造成偏見?
    因為這是人類必要的生存技能,假設你是原始人,突然有動物草你逼近,你必須在千分之一內判斷對方是敵是友,才有時間逃命,所以透過演化,我們習慣一眼就依據對方的長相和穿著把他歸類,這就是所有人都會有的「無意識偏見」。先承認自己有偏見,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盡全力不帶價值判斷,不要每分鐘都在盤算著同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 尊重別人的觀點
    開車是訓練同理心最好的時機,遇到亂超車或闖紅燈的人,我們的直覺是「Fxxk,對方沒教養」,這是反過來想:對方為什麼這麼急,他可能有很緊急的事。事實是不是真的並不重要,這個練習的重點在於,訓練我們看事情的角度,把其他人看成是跟我一樣,在生活中面對各種挑戰的個體。
  • 不要離題 & 劃下好句點
    通常談論到棘手的話題,常常讓人覺得不自在,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時沉默比逃走更好,如果真的無話可說,就專心當個聽眾。此時,無聲勝有聲。
    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話,請立刻發自內心的跟對方道歉,而道歉也需要同理心,你首先要知道對方為什麼生氣或難過,因此要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傾聽是必須學習的能力

主動傾聽是有意識的行為,必須經過具體指導。

傾聽,需要力氣與專心,動用到的感官不只有聽覺而已:語言、姿勢、音調,都傳遞出需要被傾聽的訊息。

👧🏻這本書真的是相見恨晚啊!我一直不了解自己「不會聊天」的盲點在哪,現在終於懂了,我會的叫做閒聊,但是沒有「深度對話」,而且原因都被這本書一一地具體指出一語中的,看完感覺收穫滿滿。真的真的期望自己在對話上能更進步!
今天行動,明天就有機會進步,歡迎來找我聊天🫶

順讀性:⭐⭐⭐⭐⭐
含金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