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費曼先生

購買連結

《別鬧了,費曼先生》這本書是費曼的回憶錄,作者是他本人,他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參加了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在1965年以量子電動力學相關研究榮獲諾貝爾物理獎。除了物理,費曼在繪畫、打鼓、開鎖、跟教育上都很出色。

📃費曼簡介

  • 1918年出生於美國紐約近海的小鎮—法洛克衛。
  • 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1939年到普林斯頓念研究所,期間參加了曼哈坦計畫,也就是奧本海默所主持的原子彈研發計畫。
  • 1946年到康乃爾大學任教,1951年轉往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 費曼有三任妻子,第一人妻子阿琳於1943年因肺病去世;第二任妻子是瑪麗露;與第三任妻子溫妮絲生下兩個小孩。
  • 費曼於1988年病逝。

👦🏻小頑童的成長

費曼從小就在家搞了一個實驗室,到處幫人修理收音機賺外塊。在打工期間,例如在廚房切菜,他就做了一個自動切菜機;在旅館打工,利用重力,用繩索弄出一個自動關燈設計⋯等等

只是最後這些設計都被大人們打槍,所以他最後的結論是「在現實世界中,進行改革創新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科學家的實驗精神

一次,費曼到常去的餐廳,剛好樓上要粉刷房間,油漆工人就跟費曼聊了起來,他說「油漆這行要學的東西很多」,例如,指著費曼靠著的牆壁,「這裡要刷深色寬條,因為坐在這兒的客人會用手肘在牆上擦來擦去,所以不能用白色,會容易髒;但是往上,要刷白色的,才會有乾淨明亮的感覺」,感覺真的很專業!
然後他問費曼,「你知道怎麼調出黃色的油漆嗎?」
費曼說:「如果是光,就是紅光加綠光」
油漆工人:「紅色油漆和白色油漆混在一起就可以了」
費曼:「那應該會得到粉紅色」
油漆工人:「不,你會得到黃色」,費曼覺得油漆工人很專業,心想可能混合油漆時,發生了什麼化學作用,而產生了黃色,於是基於實驗精神,費曼立刻去買了紅色和白色的油漆回到餐廳,盯著油漆工人,他添一點紅又添一點白,看起來是粉紅色,他繼續加、繼續調,最後從口袋拿出一小瓶黃色,說加進去讓顏色鮮豔,最後油漆變成黃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費曼對於自己不能理解的事很有興趣,但不是聽專家說的就完全相信,他會很有實驗精神去看到底怎麼一回事。後來,他經歷了中子—質子耦合是V不是T的發現之後(專家都說是T),也是這樣指導學生。當某篇論文寫做A會得到X,要學生別急著實驗做B會得到X或Y,而是應該先按照論文的方法驗證是否做A能得到X。
另外,書上還有許多故事都可以展現費曼的實驗精神~
像是設計實驗觀察螞蟻是怎麼讓同伴知道路線的,看起來螞蟻找到食物後會在回程留下痕跡給同伴,同伴會沿著痕跡走,不過就像我們描繪一樣,每一筆跟最初的線可能都會有一點偏差,慢慢修正,這條路線就會越來越直。
還有觀察草履蟲、測試人類的鼻子是否像獵犬一樣、破解觀心術士的把戲等等故事都十分有趣也在在顯示費曼的實驗精神。

🪖從軍記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時,費曼還在普林斯頓唸研究所,他本來不想參加研發原子彈的計畫,但因為擔心德國希特勒要是先一步研發出來會有多可怕,於是費曼加入了曼哈坦計畫,到新墨西哥州的羅沙拉摩斯實際展開原子彈建造,物理學家分為理論和實驗兩派,費曼被分派到理論部分。

羅沙拉摩斯原本是沙漠,是由奧本海默一手造鎮,當費曼過去的時候,宿舍和實驗室都還沒蓋好,十分克難;期間費曼常和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琳通信,因為這個計畫極為機密,所有信件都被軍方監控,後來阿琳在計畫期間因肺病去世,沒過多久,就是原子彈試爆了,就像電影《奧本海默》演出的一樣,每個人都拿到一副墨鏡,以供觀測試爆使用,坐在卡車裡的費曼說「所有的光之中,只有紫外線才會傷害眼睛,但它穿不過擋風玻璃」,所以費曼並沒有戴上墨鏡,他直接用肉眼觀看原子彈爆炸,先是一團紫光,接著是白光很快轉變成黃光,最後變成橘光,在衝擊波的壓縮及膨脹作用下,雲狀物又散去,接著一分半鐘後才傳來「砰」一聲巨響,這時所有人都確認原子彈成功了!

👨🏻‍🏫堂堂大教授

曼哈坦計畫結束後,費曼到康乃爾大學任教,當時他的第一任妻子已去世,所以他常常去酒吧,給人介紹認識女生。他總是請女生喝酒,但最後什麼也沒發生,他自認是酒吧的冤大頭。有天,他告訴一個夜總會的節目主持人說「一個聰明人跑到酒吧之後,變成了笨蛋」,於是主持人教他一課,「一個男的想保持紳士風度,不想給人吝嗇的感覺。只要女的充分明白他的動機,就可以牽著他的鼻子走」,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充當紳士,不要太尊重她們;第一守則,不要給她們買酒,直到你已經問到她今晚會跟你睡」。費曼實驗了幾次都成功,連一般女孩也行得通,但他只為了實驗,後來並沒有繼續這樣做!(還好😅如果有,我應該就不會繼續看這本書了)

費曼只是想藉由這個故事分享「世界上很多事情的運作方式,跟我們從小被教導的不一樣」!

🎨多才多藝

費曼曾經到巴西教書,努力的學葡萄牙語,在巴西科學學院用葡語演講,期間因為對森巴音樂的喜愛,他還學了「弗利吉得拉」一種拿金屬棒敲擊金屬鼓的樂器,是嘉年華表演等級的!

期間,他發現巴西教育「講光抄」的問題,導致學生並沒有融會貫通。因為父親教養的關係,他對於教育有很多想法,後來回美國他也幫忙審核教科書

在羅沙拉摩斯研發原子彈的期間,費曼常常打鼓來消磨時間,後來鼓藝精進到為芭蕾舞團演奏。

有一次在宴會中表演森巴鼓的時候,認識了藝術家左賜恩,並成為好友,也跟他學畫畫,藉著不斷的練習,費曼不但可以分辨出畫是傑作或是普通,他自己的畫也開了畫展

有一次在餐廳裡,一個(非純)按摩院的老闆跟他訂畫約定60美元,是那種有點性暗示、有點裸露的畫,結果畫好時發現那個人已經被抓了,接手按摩店的人嫌棄畫太裸露不願意按照約定買,費曼把畫帶回家不知道該怎麼辦!結果他的一個生意人朋友告訴費曼,「把價錢提高三倍」,通常人們會覺得「價錢越高,一定很有價值」,果不其然,一個在氣象局工作的人,以200美元跟他買了那幅裸露的畫,掛在辦公室裡。

👧🏻費曼先生是一個聰明、認真、有趣的人,從他一生的奇異故事中,可以看到他的能力是基於好奇心和實驗精神而累積,不只是物理,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費曼在所有科學上的實驗精神,和在不同領域上展現他的特質,一旦他有興趣,無論是語言、繪畫、打鼓跟開鎖,透過學習,最後都會做的很好,當然聰明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我更願意相信這些成就是來自於他的練習!
書中也不斷提到雷曼父親對他的教育方式,從小就讓費曼弄了一個小實驗室,對於有興趣的現象就自己主動實驗弄懂,還有透過觀心術士的把戲,讓費曼知道對於我們不理解的「魔法」,其實背後只是有我們不知道的事而已,弄懂就通了,這些也成就了費曼在教育上的貢獻,知名的「費曼學習法」。

順讀性:⭐⭐⭐⭐
含金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