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作者有三位,李佳達律師、劉劭穎醫師、黃禮宏業務,他們都是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在閱讀這本書本文之前,我就先被超級無敵多的推薦序驚訝到,密涅瓦真的有那麼厲害嗎?讓我們趕快看下去~

密涅瓦大學

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是一間沒有校園的學校,所有的課程全都是以線上方式進行,從2014年開始招生,學生會在四年內移動到七個城市學習與體驗,包括舊金山、海德拉巴、首爾、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倫敦與台北。學校藉由這樣的設計,希望讓學生們接觸全球文化的多樣性,擁有解決當前時代最複雜問題所需要的廣泛之時和實踐技能,除了培養跨科學的智能,同時訓練訓練生活技能和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現在他們的錄取率已經遠低於像哈佛大學這樣的傳統常春藤名校,成為世界上最難進的大學之一。

密涅瓦大學的基礎學習採用「思考習慣訓練法」,認為未來的學習不是學知識,而是在於培養應對未知的智慧。在課堂中的題目會讓你主動學習刻意練習不同的思考習慣,培養學習轉移的能力,讓你能綜合應用,越用越熟練,打造成自己獨特的決策組合。

🧐批判思考

批判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溝通,而不是贏得爭論。批判思考協助我們排除偏見換位思考,並透過數據挖掘關連性,找出解決方案。

評估問題時可以先分類:不想、不能、不會。

  • 不想:是做得到,但不想這麼作。
  • 不能:是因為客觀條件或環境上受限而不能做。
  • 不會:是缺乏能力。

書中其中一個例子提到「VIP病人症候群」,這是行為上的偏誤,雖然VIP病人享有一些特權,但是在醫療上卻可能出狀況,因為院長、主任給的壓力,醫療人員的注意力被分心放在是否有滿足VIP的需求,診斷跟流程可能會不同於平常而失準。

🙋問題解決

愛因斯坦:「如果給我1小時解決問題,我會用55分鐘來想問題, 5分鐘想解決方案。」

密涅瓦大學正是以「思考習慣」的方式將知識行為化,並拆解成一個個可以實踐的小單位。

以問題解決來說,先把問題拆解成三階段「命名name it」描述問題、「主張claim it」找到限制條件、「追求Aim it」做出調整。

先「問問題」,然後才「想解方」。

美國神學家:「神啊!請賜給我寧靜,讓我接受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改變能夠改變的;請賜給我智慧,讓我能分辨兩者的不同。」

透過問問題,區分出「障礙」和「限制」,然後在「限制」條件下解決「障礙」來達成目標!

日常生活中,將「改變別人」當成一種限制條件,就會將心力放在我自己可以做什麼,或是如何改變我自己?

書中以限制孩童玩遊戲為例,限制遊戲時間為一小時,可能反而讓孩童在遊戲上花更多錢或心思,這時運用類比法,為什麼荷蘭的年輕人都不抽大麻?其一,合法化讓吸引力變小,因為沒那麼冒險有趣了!其二,觀光客都在抽,感覺跟著抽很遜。回到電動遊戲這題,如果讓一些叔叔伯伯、阿公阿嬤加入一起玩,或許遊戲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像年輕人不玩臉書一樣。

🔥複雜系統

複雜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看的是「問題點」還是「臨界點」;多層次分析是透過「臨界點」的概念去重新認識系統改變,甚至崩潰的原因。當干擾能力大於系統內部的維持能力,我們把這個點成為「臨界點」。

1890年以來,美國林業局就對於森林火災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不管是自然或人為的火災,一定想辦法撲滅。把火災當作問題,看到問題就解決問題看似合理,卻埋下日後森林大火的種子。

原來平常的小火可以燒掉死樹、枯草、枯葉,但人為撲滅後反而為森林累積了太多的可燃物,導致足以發生森林大火的「臨界點」。有了臨界點的概念,美國森林管理單位不再去控制中小型的火災,甚至自己製造一些可控燃燒來去減少森林的可燃物,因此得以有效降低大規模大火的發生機率。

🧠決策思維

你以為的因果:做A會得B(去印度設廠,營收可以增加20%),其實不全然正確,因為確認偏誤,我們只會證實自己的想法正確,卻遺漏了反事實的另一面,透過數據演算,我們可以推導出沒有發生的平行宇宙,確認如果沒做A會得到什麼?(如果當初沒有去印度設廠,現在的營收為何?)

切忌使用「我覺得」來做決策,透過「數據」來確認「槓桿」(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

利用「決策樹」算出各種方法的效用值,讓決策變簡單。

👧🏻看完書之後覺得密涅瓦大學真的很特別,在課堂上就直接練習我最有興趣的「思考」「行為科學」,透過實際演練,把這些理論、知識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聽作者們描述好像真的很操,所以我還是看看書就好😝。未來AI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事情,但「思考」絕對是無可取代的能力,雖然密涅瓦大學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學習機會,不過一年能錄取的學生真的是太少了,回到日常生活、工作上,只要我們有覺察,其實不乏學習思考和做決策的練習機會!

順讀性:⭐⭐⭐⭐
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