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心態

僧人心態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書名看起來可能會讓人誤會,但這本書與宗教門派完全無關,作者純粹是透過分享自己曾經出家為僧人的經驗(後來還俗),告訴我們如何透過僧人心態,找到生命的意義、熱情和目標!

透過三個階段,放下、成長、付出,人人都可以擺脫混亂的雜念,提升心智,培養出僧人心態!

😌一、放下

1.身份認同

著名的社會學家寫道:「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己,也不是你認為的我。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

我們總是努力地改善自己,活出別人眼中認為的理想形象,考一流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結婚生子、買房、升遷⋯,錯不在於提供我們模範樣板人生的社會,而是我們自己如果不加以反思,為何設定這些價值觀是否符合我們想要的自己和生活。

過濾外部雜音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觀,核心信念!

2.負面情緒

比較、抱怨、批判會增加你的負面情緒。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時候越多,自我迷失的程度就越大;你專注於別人的時間越少,專注於自己的時間就越多。

大多數人會不自覺的流漏出負面思想,我們不可能完全沒有負面情緒,但透過覺察、對治和修正可以轉化負面情緒。

3.恐懼

恐懼很類似《脆弱的力量》裡說的脆弱。

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沒有恐懼,但恐懼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對恐懼的恐懼,阻止我們前進,我們可以運用恐懼引發自己最美好的部分。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密閉空間中提供純空氣、純水、土壤、自然光等一切理想的生活條件,然而這裡的樹木長到一定高度就會倒,原來是缺少了「風」。這就像我們試圖讓自己停留在舒適的泡泡裡,恐懼改變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但這些正是讓我們變得更強壯的「風」。

假設半夜被煙霧探測器吵醒,你把探測器的電池拔掉,繼續回頭大睡的行為,就像你跟伴侶吵架,你不坐下來跟他好好談,卻裝作沒事一樣(大火繼續燒),這樣逃避恐懼只會讓事情更嚴重!

4.意圖

人們的所作所為背後有這四種意圖驅動

  • 1.恐懼
  • 2.慾望
  • 3.責任
  • 4.愛

透過問自己為什麼,找出你最深層的意圖;然而光有意圖的是不夠的,還必須用行動來讓事情發生改變。人們常說「我希望⋯。」例如:「我希望我的伴侶能多體貼一點;我的收入能高一些⋯⋯」,「我希望」是一個代碼,隱含「我不想改變現在的做法」。活出你的意圖,就要讓意圖滲透到你的行為裡,例如:你的目標是改善親密關係,那你要開始計畫約會,送浪漫禮物,健身讓自己更好看等!

💪二、成長

5. 目的

熱情+專長+有用=法

活在自己的法裡,就如同行走在一條通往自我實現的路。

透過吠陀性格測驗協助你尋找自己的法,《薄伽梵歌》指出四種性格類型:指導者(老師、作家)是被驅使著學習和分享知識的人,領導者(軍官、經理)則喜歡發揮影響力和供應他人,創作者(商人、發明家)喜歡讓事情發生,製造者(工程師、廚師)喜歡製造實體的東西。

別人的法不是你的法,網球名將阿格西曾在自傳爆料,其實自己不喜歡網球!現在他找到自己的法了,從serving aces發愛司球變成serving others服務別人!

找到你的法之後,每天明智地使用時間和精力,來拓展你的法,才能為靈魂和更高的目標服務。

6.例行活動

每天撥出一點時間,讓該做的事成為你每天的例行活動。

試試看全新的晨間活動TIME

  • 感恩(Thankfulness):每天對一個人是五表達感恩,方法包括觀想、寫下來和分享。
  • 洞見(Insight):透過閱讀或收聽柏克YouTube 獲得洞見。
  • 靜心(Meditation):用15分鐘做呼吸練習觀想或靜心。
  • 運動(Exercise):做瑜伽、伸展或健身。

嚼湯喝飯,帶著覺知做熟悉的事,在老樣子裡,你會發現新東西;昨天只不過是一場夢,明天也只是一個願景,保持活在當下,是讓生活真真豐富很充實的唯一途徑。

地點擁有能量,時間擁有記憶:每天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每天在同一個空間做同一件事,事情就會變得更容易、更自然。

7.心智

僧侶常用五頭馬車來譬喻心智運作,馬車是人的身體, 五匹馬是五感, 韁繩是心智,馬車夫代表理智。受過訓練的心智能成功的駕馭五感,理智地綜合評估以長期來說的最佳選擇,而不會被短期的誘惑或驚嚇牽著走。

學會「抽離」能讓我們真正控制自己的心智,整理家務的斷捨離是在家練習抽離的好方法,最偉大的抽離是置身於一切事物之中,但不被任何事物吞噬和擁有。

8.我執

我執是一個我們編造出來的假我,目的是打造並維護最吸引眾人關注和最偉大的全知的我。其實當沒有人看你時,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

我執會讓你打壓別人,透過比較身材、長相、教育程度、資產等對每個人做排名分等級,而僧人的核心價值就是以平等的尊重對待每一個人!記住兩件事:我們對別人做過的壞事,和別人對我們做過的好事,這會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不完美,並有所懺悔,能讓我們腳踏實地,學習謙卑。

❤三、付出

9.感恩

感恩是世上最強大的解藥,科學實驗也都證明過,感恩能為身心都帶來好處!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也是透過感恩來加強自己的能力!

我們常常忽略了平常的事物,習慣的覺得那些是本來就應得,當你認真思考自己的好運,出生在資源充足的家、擁有健康的身體,開始每天感恩所有的一切,你會發現你開始擁有強大的正向力量,面對苦難或許也只是塞翁失馬,或許是上天給你的另一個機會!

10.人際關係

人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社交,研究發現世界上最長壽的社區,除了飲食和生活方式以外,這些社區還洋溢著互相依存、合作、服務的氛圍,這些共同信念、健康的社交行為會讓人更健康快樂!

愛不是單一的我對你付出,我就應該從你那邊得到回報,它是一個互聯網,每個人對你而言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陪伴重質不重量,在有限陪伴家人的時間裡,放下手機,專心真誠地聽聽他們的生活,這遠遠比起你跟著一起吃飯卻在滑手機打電話有價值!

與人相處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有問題的伴侶之間通常就是因為出現了背叛!人之間的信任不會憑空產生,都是需要累積的,小從做出承諾並兌現,再來對你關心你人表達真誠的讚美或建設性的批評,最後,當對方處境惡劣需要幫助時,無條件的支持他!互信讓彼此盤根交錯,成為強大韌性的力量!

11. 服務

我們常受到生活壓力的限制,覺得自己才是需要幫助的人,想等自己釐清一堆事情才想服務別人。然而如海倫·凱勒說的:「我因為沒有鞋子穿而哭泣,直到我看到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我們時時刻刻都能付出、服務別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離開一個地方時,那地方會比你來的時候更清淨,那裡的人會更快樂,世界會更美好。

👧🏻我們往往誤以為讀一本書,參加一堂課,落實一些改變,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外在的環境永遠不會完美,人生不會朝著你要的方向運轉,因此,訓練心智的靜心、觀想、唱誦就像打掃一樣,掃過了之後還是會髒,我們必須不斷地持續下去,讓它成為習慣,我們才會一直變好。下次遇到困難時,別著急,停下來想想,如果是僧人會怎麼做?

🏕我很喜歡旅行,因為在陌生的地方,我們會關閉平時的自動導航模式,認真的去觀察每一條路,每一棟建築物,每一個人,記住每一個互動,這就是活在當下!把每天當作旅行一樣,我們肯定會享受到更多生活的美好!

順讀性:⭐⭐⭐⭐⭐
含金量:⭐⭐⭐⭐⭐